上回书咱聊了聊你鱼名单里大漂亮巡洋舰的第一位克利夫兰级,那咱这回书就就这图鉴的顺序接着往下捋。然后嘛……就看到了这个熟悉又早已不再显眼,在天梯里早已淡出玩家视线的巡洋老大哥,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世界上最后一型采用全火炮配置的重巡洋舰——得梅因级重型巡洋舰。

既然聊的是得梅因,终于可以离那几张“擦屁股纸”(一堆堆子条约)远一点了。时间直接就来到了1942年。1942年, 美国海军和日本联合舰队为了争夺所罗门群岛,在所罗门东部海域爆发了所罗门群岛海战。在这次战役中,靠着强大的海空力量,美国海军取得了胜利。虽然是胜利,但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零一”。大漂亮海军也损失了不少舰船。不是有句话这么说嘛,一切恐惧都来源于火力不足。而且,经过一年多的交战,大漂亮也从本子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说巡洋舰的设计问题。大漂亮发现本子的巡洋舰依靠高射速舰炮,向美国海军编队投射了大量炮弹。虽然其装备的8英寸和5英寸火炮在毁伤能力和弹道性能上都要逊色于美国海军,但其依靠极高的射速弥补了这一缺点,在后续的战斗中,美国海军的巡洋舰经常因为射速慢而被击伤或击沉。

发现了问题又有了需求,新船的设计工作自然被提上了日程。当然,说是新船,最主要的还是新的火炮与火控系统。而这一型新的火炮便是大名鼎鼎的MK-16型55倍口径203毫米速射炮。其实最初在火炮设计完成之后,大漂亮是想将其安装在之前的俄勒冈城级巡洋舰上的。但这新玩具实在是太沉了,直接怼到俄勒冈城上面的话就又成了个大头娃娃。于是,财大气粗的大漂亮直接大手一挥,给这型新火炮量身定做了一个舰体,以便发挥其优秀性能,这就是得梅因级重巡洋舰。按计划,得梅因级原本要建造12艘。结果大漂亮也没想到本子输的这么快,快到甚至用来揍他们的新船还没下水战争就结束了。因此得梅因级也就被砍到了3艘,即得梅因号、塞勒姆号、纽波特纽斯号。首舰得梅因号于1946年9月下水,1948年11月服役。

总体上来说得梅因级的设计堪称完美。标准排水量达到17532吨,满排达到21269吨。舰长219米,最大宽度23米。最大航速33节,15节航速续航时间10500海里。舰员1799人。得梅因级更多地沿用了俄勒冈城级的设计,但设计更为紧凑(也更帅了~~)。根据美军在太平洋海战的经验,得梅因级着重强调了防空和主炮火力,在主甲板上又铺设了一层防触发引信的新甲板,同时扩大了弹药舱的容量。装甲防御方面,得梅因级水线装甲带厚度为152毫米,舰体主甲板厚89毫米,上层甲板厚25.4毫米。主炮炮塔顶部厚102毫米,前部为203毫米。炮塔座圈为160毫米,司令塔为140~165毫米。全舰有5条装甲防护带,装甲总重为2189吨。其相较于前面的重巡设计来说,在防护等级上基本持平,但拥有了更为合理的布局。

在火力方面,这可就有的聊了,毕竟得梅因级本身可以说就是为了那门炮才诞生的。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门炮吧。得梅因级的MK-16舰炮,这是美国海军第一种采用自动装填机的舰炮,火炮俯仰和旋转都是电力驱动,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弹,并可对空射击。火炮单重17.14吨,射速每分钟10发,最大射程27250米。在使用高速穿甲弹时可在26公里距离上穿透102毫米的装甲。得梅因级安装有9门MK-16舰炮,分别安装在3个三联炮塔内,前2后1布局。不过可惜的是,性能如此出众的一型火炮仅仅在得梅因级之上昙花一现。(不过也是,毕竟在得梅因之后巡洋舰就不分轻重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导弹巡洋舰~手动狗头)副炮上采用美军制式MK-12型127毫米38倍口径高平两用炮,全舰共装备6座双联炮塔和4座MK-37射击指挥仪。这种组合在二战后期的海空大战中表现出色。4座副炮对称布置在两舷,另两座沿舰体中心线布置(虽然这种中置副炮的方案在战列舰那里广受诟病,因为其大大延长了核心区的长度,也就是大大提高了被一炮带走的几率,不过巡洋家也就没这么在意了)。

得梅因级的服役历程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显神通。纽波特纽斯号建造过程中就提前“登基”,被改造成舰队指挥舰,加装了大量当时属于先进的电子设备。3艘得梅因级重巡洋舰虽然没有把203毫米炮弹扔到直接拽到日本人的脑袋上,但也算风光一时,先后担任过美国第6舰队的旗舰,在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执行任务。不过毕竟服役时二战已经结束了,得梅因级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战果。1950年后,得梅因号频繁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和大西洋地区活动。1958年"黎巴嫩危机"期间担任美国在地中海的临时指挥所。于1961年7月正式转入预备役,直到1991年才正式退役。

相较于得梅因号,纽波特纽斯号的经历要丰富的多。1962年,它经过改装,成为第2舰队旗舰,随后参加了封锁古巴的行动。1967年纽波特纽斯号驶入越南岘港,开始越战生涯。10月9日,该舰9门203毫米炮终于有机会倾泻炮弹。而这也是MK-16火炮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战斗。纽波特纽斯号的结局甚为悲惨,1972年10月该舰重返越南,但这次却在射击时2号主炮炮塔发生剧烈爆炸,收割了20名水兵的人头。调查时发现爆炸原因是主炮炮膛磨损未及时更换。(这事儿后来鸭滑也发生过)由于这次事故,纽波特纽斯号的传奇历史就此戛然而止(和咱之前聊的胜利号一样,战后了的退役拆解其实就是缺一个理由),纽波特纽斯号于1975年退役,1993年被拆毁。塞勒姆号的一生更加的平淡无奇。其主要任务是拜访地中海国家的港口和参加各种演习,因为实在没啥事可干,更是于1959年就早早的退役了,1974年编入大西洋预备役舰队,一直停泊在费城。不过,退役之后的日子塞勒姆号可比他的两位好兄弟过得要滋润得多。先是跑去当了回演员(不过这会不是打外星人,而是被人打。为啥捏?因为演的是施佩伯爵号……就,,,6),之后其并没有像其余两舰一样被拆毁,而是得以善终,成为位于昆西市的军舰博物馆。

作为重巡洋舰的封山之作,得梅因级的设计堪称完美,其出色的性能如果能生在1942年,或许太平洋战场的战斗能更加顺利。不过,换个角度想,也正是在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才造就了得梅因级的一代名舰。自得梅因之后,巡洋舰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种种全火炮巡洋舰也就此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从纽波特纽斯号退役那一刻起,洋面上的巡洋舰,再无轻重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