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投稿玩家撰写,内容及数据不代表官方)

提到邓拉普,大多数玩家感到的就是头疼,天梯撞见邓拉普往往能被“带飞”。马汉+邓拉普几乎成了萌新标配,然而,在历史上,邓拉普的战绩可以说是颇有亮点的。

邓拉普号于1935年4月10日在纽约联合造船厂开工,1936年4月18日下水,1937年6月12日服役,以海军陆战队准将罗伯特•邓拉普命名,首任舰长为施拉德海军中校。“邓拉普”号标准排水量1524吨,满载排水量2137吨,舰长104米,舰宽10.8米,吃水2.8米,安装4台锅炉和2部减速齿轮蒸汽轮机,输出功率46000马力,航速达37节,燃油载量530吨,续航力为6940海里/12节,舰员编制为158人(平时)/250人(战时)。(以上资料来自百度)

邓拉普级(DD-384邓拉普号和DD-385范宁号。)实际上可以归于马汉级驱逐舰,其不同之处在于舰艏2门舰炮采用了Mark 25型封闭式炮塔,成为美国海军第一型装备封闭式炮塔的驱逐舰,因此也有人把这两艘舰单独称为邓拉普级。游戏官方也认可这种观点(毕竟把马汉级和邓拉普级都做进了游戏)

“邓拉普”号配备5门38倍径127毫米高平两用舰炮,沿舰体中线安装5座单装炮,仅有舰体前部的2门炮配有后部敞开炮罩,其余3门为露天炮位;鱼雷武备为3座533毫米四联装发射管,1座安装在前后烟囱之间的中线位置,2座安装在舰体中部两舷,单舷齐射能力仍为8枚;防空武器偏弱,最初仅有4挺12.7毫米机枪,舰尾安装2条深弹滑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邓拉普”号接受改装,拆除3号主炮,加装20毫米机关炮并配置雷达。在1943年8月时,“邓拉普”号的武器配置为4门127毫米主炮、12具鱼雷管和8门20毫米机关炮,雷达也升级为最新的SG型。邓拉普”号入役后在东海岸试航训练,1939年9月调往西海岸加入太平洋舰队,1940年4月入驻珍珠港,配属于第6驱逐舰中队第12分队。在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时,“邓普拉”号随第8特混舰队护送“企业”号航母为威克岛运送飞机,因此逃过一劫。

在1942年中,“邓拉普”号先后参加了对马绍尔群岛和威克岛的突袭行动,此外大部分时间在夏威夷海域执行护航巡逻任务,直至1942年底被派往南太平洋前线,于12月5日抵达新喀里多尼亚的努美阿,在斐济、汤加和新赫布里底群岛之间执行护航任务。1943年7月30日,“邓普拉”号奉命开赴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图拉吉港为基地开始执行战斗值班任务,仅仅一周后就迎来了服役生涯中首次真正的海上战斗。8月6日11时30分,准备就绪的TG31.2比预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出发,因为“莫里”号出现轮机故障,只能保持27节最大航速。17时30分,美军编队接到巡逻机的侦察报告,确定日军行动,穆斯布鲁格随即通过舰队通信系统向各舰通报了具体战斗方案:由第12分队率先发起鱼雷突击,因为该分队雷装较强,每舰装备12~16具鱼雷管,而第15分队的3艘驱逐舰在改装时拆除半数雷装,每舰装备8具鱼雷管,加装4门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炮力较强,负责第二轮打击。6日晚22时26分,美军编队通过基佐海峡,按照预案组成双纵队,第12分队居左,第15分队居右,两队相距2海里,各舰间隔约450米,以15节航速对布莱克特海峡进行搜索。当夜天气多云,时有阵雨,海面平静,没有月光,能见度不足3600米,对于依赖目视的日舰而言非常不利,反而有利于美舰发挥雷达优势,相比旧式的SC雷达,美军新型SG雷达已经具备区分舰艇信号与海岸回波的能力,简直是为岛屿间海战量身定制。23时23分,美军编队从南面进入维拉湾,各舰加速到25节沿科隆班加拉岛西岸向北搜索,第12分队在左前方航行,第15分队在右后方跟进,航向30度。23时33分,行驶在最前方的旗舰“邓拉普”号首先发现目标,SG型雷达的显示屏上清晰地出现了四个回波信号,距离约21750米。三分钟后,“格雷文”号的雷达也确认目标,认定为四艘呈单纵队航行的舰船。穆斯布鲁格随即向各舰通报敌情:“水面接触,方位351度,距离19700码(约合17930米)!”美军舰队拉响战斗警报,全体官兵各就各位。日美舰队以55节的相对速度迅速接近。23时41分,在距离缩短到5730米时穆斯布鲁格下令发射鱼雷!第12分队的3艘驱逐舰在63秒内各自射出8枚Mk 15型鱼雷,以36节航速向目标航路前方飞驰而去。由于双方正相向航行,鱼雷实际行程不足4000米,留给日本人的反应时间也仅剩不到4分钟!在完成鱼雷射击后,第12分队一齐转向东面高速脱离,防备日舰的鱼雷反击。在美舰完成鱼雷攒射一分钟后,“荻风”号的瞭望哨才报告科隆班加拉岛方向有舰影,随后“岚”号也称左舷方向疑似美军鱼雷艇逼近,但“江风”号瞭望哨又声称右舷出现不明目标,一时间陷入混乱,甚至鱼雷兵都离开岗位加入瞭望行列。在断后的“时雨”号上,始终预感不妙的原为一急忙下达战斗预令:“左鱼雷战!反航战!左炮战!”日本水兵们在机械地执行命令的同时颇为茫然:“敌舰在哪里?”对于日本人而言,死亡沙漏的最后一颗沙粒已经悄然落下……23时45分,死神的镰刀轻轻掠过波澜不惊的海面抹在了日本人的脖颈上,收割生命的时刻降临了。“荻风”和“岚”号猛然发现多道雷迹从左舷逼近,立即向左急转规避,已然太迟了,“荻风”号被击中1~2枚鱼雷,“岚”号吃了2~3枚鱼雷,两舰均锅炉舱被毁,丧失航行能力并燃起大火。“江风”号选择右急转,却被1枚鱼雷正中前部弹药库,顿时腾起一团橙红色的巨大火球,爆炸声响彻海天,甚至在科隆班加拉岛以东库拉湾待命的美军鱼雷艇艇员们都看到了火光,形容好似“火山爆发”。“江风”号前部舰体转瞬间沉入海底,后部舰体就像失去生气的朽木般漂浮在海面上。维拉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首次独立使用驱逐舰进行夜战并取得胜利的战例,日军被击沉3艘驱逐舰,1210名官兵殒命,运输作战完全失败。根据“时雨”号夸大的报告,日本大本营宣布遭美军海空优势兵力围攻,己方一沉一伤,并在反击中重创美舰一艘,实际上美军方面只有“莫里”号损坏一个给水泵,“朗”号一位装填手受伤,都不是敌方火力造成的!事实证明在摆脱掩护巡洋舰的战术束缚后,驱逐舰部队完全可以独立战斗,利用雷达优势和合理的战术战胜日军水雷战队。对于骄狂的日本海军而言,此次夜战失败是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为了表彰维拉湾海战的功绩,编队指挥官穆斯布鲁格中校、“邓拉普”号舰长克里夫顿•埃弗森少校和“斯特里特”号舰长弗兰克•古尔德少校荣获海军十字勋章,“莫里”号驱逐舰获得总统集体嘉奖。

(摘自《驱逐舰英杰列传》)上图是邓拉普号的战绩板(只看这一点就能知道它有多么传奇了)邓拉普战绩显赫,但在游戏里却是嗯mm...再看看其他名舰:胡德号虽然很一般,但它有清梦版本,连胡德指挥官也有了,克利夫兰也有克利夫兰浴血,等等。就连它的战友莫里号(战绩还不如它)也得到了加强(经验双倍)。邓拉普虽然弱,但可以出个特殊版本,就像黄河(天火)一样,或者出条邓拉普铸造(平民肝上三五个月就能得的,铸造值适当,强度比军需强些,比普通铸造弱些,或者类似于部分活动船),就拿同为邓拉普级的范宁号好了(��保命)。